001聲明:體重維持的方式,沒有一定的必然方法
我所建議的方式,會由生活最底層開始調整
要執行非常不容易,甚至更傾向於一套思考和生活理念,對某些人,是苦行僧式。需要『放肆享受』的,『四分鐘減重』,『七分鐘燃脂』,『九日絕命』的類似方法,直接左轉吧,無謂浪費時間
本來,這熊族的東西就在田野間長大,受到數十年惜食的洗腦思想影響,再加上受到 Michael Pollens 的毒害(?),這一套思想,再進一步加強。
世間的萬事萬物,存在即有道理,沒有正邪,對錯,黑白,甚至更傾向於 Chaos theroy 的亂中帶序
動物兇殘,植物善良 只是某部份喜歡二分法的人,強行加入自己的感想
植物的殘酷,當你了解之後,就會明白,是滅絕性,是殘酷,是不留餘地的
我的飲食傾向於低碳水,會比較避免碳水的攝取,或者是,被人為改良的『能量濃度過高營養價值過低』的種子類型碳水。
葉菜,瓜類,茄科植物,根莖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食物。
將甜椒,椰菜洗一洗,切一切,灑上鹽,對我來說己經是很甜美的一道菜式
奶品,蛋類,魚類都是我主要食物來源,肉類如果不是考慮到營養上的補全,倒是愈來愈傾向少吃。
我的運動,於很多人心目中,大慨甚至不是運動
我喜歡四處走,四處逛,看天看地看世界
健身房與我無緣,跑步甚麼的更是喜歡缺缺
假如走路是運動,以步速每小時6000-7000步計算,每天我運動大慨三到四小時
假如走路不是運動,我運動量很多時可以直接掛零只不過,我還是喜歡現在這一種生活
假如有研究飲食方式的,會知道,這是很 Primal 取向的方式這方式最嚴重的問題嗎 ...大慨如我身邊那位每天只走上5000步左右的意見
怎麼吃都不長胖,浪費糧食
圖片攝影於北海道單車遊途中,一大片田野,一大片能養活很多人的高濃度碳水,卻令世界物種單一化 …************************************
002人類在短短的百來二百年之間,自工業革命,發展速度增長得非常可怕
由畜牧自然力,轉變為蒸氣動力,再轉變成石化能源
一環扣一環之下,很多的不可能,已經沒有不可能。
化工肥料,解決了極大部份的糧食問題
基因改造等等的植物改良,1970年之後糧食產能大爆炸,政府進行農作物補貼等等
饑荒問題,在地球上很多地區己經解決不少
(卻有很多地區依然有營養不良的現像,在此不述)有得,卻必有失,世界總是公平,等價交換是常理。
說遠了,這篇說食物,不是世界糧食問題 ...種種的進步,伴隨的,往往是一種退步,就算在不經意之間,一些重要的事物也會在不斷消失,滅絕
不是嗎 ?現在的香港小朋友,大慨在一生之中,也不會可能知道,怎樣在雞場摸蛋,自己養雞宰雞。
而在美國,甚至有小朋友,以為有一種生物,叫作炸雞。你給他一隻完整鮮雞反而會不敢吃
這 .... 是天真,是可笑,還是,可悲 ?
我很傳統,很守舊,很執著於食物。
小時從農村長大,家父為廚師,身邊圍繞的,大多是可吃的。
我不敢說,對食物我真的很懂,卻有一定的體會。
這種能吃?那種不能吃?甚至福壽螺也試過吃,但是不好吃 ...醬汁,料理手法是好是壞,因為每人的處理手法,每人的要求都會有所分野。
但是,食物食材之間,要比拼,能比拼的,大慨就是新鮮程度,處理手法,和養殖手段。
偏偏,因為大量生產,科技進步,大家都向數量進發,質量?
吃的都不會分,商家那有空去理會你的感覺 ?
這並不是笑話。
能夠好好認識食物的人,已經不多。
就算希望正視食物的人,也無所適從。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像,常常有人問我,這種東西能吃嗎 ? 其實,這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
能夠放進口內,能夠咀嚼,能夠呑入肚子提供能量,再經 FDA 認証對人體(可能)無害
我怎麼能說,那不能吃 ?
然後,姊妹們學乖了,會問,教主這東西你會放進口中嗎 ?
我還是會盡可能的表達自己意見
除了不愛喫飯,我愛喫東西,尤其是喫書
假如想對食材了解,可以參看一下聖經級書籍,不可不看的巨作
圖:哈洛德.馬基
食物與廚藝 On Food and Cooking
************************************
003
科學進步是一件理所當然的好事情
知識的累積,傳播,令人類愈來愈能夠解釋很多不明所以的現像,說大方向,有地球圍繞太陽轉不再是異端邪說
說小事情,呼吸呼出二氧化碳令石灰水發白,都曾經多麼不可思議
知識的發展,開始令到每人所學,所讀愈發細分就如醫學,內科,外科,婦科,產科,科科都有不同角色
甚至,每一種疾病都有分支,例如腫瘤科,腎科等等,每人専長都不同
科學進步之下,每人都要進修
甚至需要花很多時間讀書,喫 Paper
但是,知識細分之後,出現專家
令得事情變得,可圈可點
例如醫師出錯,問題可以很嚴重
門診醫師壓力還好(?),急診室出問題,會要人命
假如,只是假如
有一門學科,還很年輕,不到一百年的歷史
然後,分門別類還不夠仔細
再加上,某部份出發點,出現問題的話,短期不可能發現,又會如何 ?
這不是笑話,不好笑
甚至經常會發生
這一科目
叫作營養學
我對營養學,很保留
或者說,對部份人的態度,很保留
近年來,外國開始正視到,營養學不可能單獨處理成科
還必需要有幾食物的理解,對廚藝的認識
作為一個給人們飲食建議的科目,卻有些時侯很...
可愛
例如,曾經有某位表示,火腿煙肉對健康不好,致癌甚麼。
但是,所提及的火腿,煙肉,到底是那一回事 ... ?
是左手面的經傳統工藝製作的火腿,煙肉?
還是右手面,$20.9 ,又或者$48.9一份的?
那些,是火腿和煙肉嗎?
還是應該叫作.... 人工組合肉 ?
我長這麼大,真的沒有見過豬或者雞的身上,會長出以下的東西
改性澱粉,糖,木薯粉,氧化劑,抗氧化劑,大豆蛋白(三小?雞長出大豆),奶蛋白(我買的大慨可能不是起司)
另一份,長出了Potato Starch,Rice Starch這兩種植物才有的東西...
那真的是火腿嗎?
然後,那一位再推薦,大家去吃用橄欖油加溫到250度C烤焗的蔬菜類。
先不說,蔬菜該不該受熱,橄欖油該不該受熱,就營養素方面..
這樣子加熱,以我所知,會極度破壞最有益處的維他命
對不起,我真的不懂營養學。
我比較傾向相信廚藝和科學。
為了口腹之慾,而去做一些和本科相反的事情...
我不明白。
也許,和醫師吸著煙告誡別人吸煙有害健康一般有道理
(這不是笑話,曾經煙草商找醫師做廣告)
************************************
004
從少就喜歡看書的我,很相信官方資料
畢竟,官方有大量資源,和長時間的累積去得出資料
跟隨飲食金字塔,有氧,運動,以及『以為』健康的飲食,減了最初期的體重
大慨,由89Kg 降到 78Kg 左右(還是 75?)
慢慢卻出現問題
脫髮,精神差,膝蓋受傷等等常見的減肥問題,一一浮現,出問題也沒差,no pain no gain
更大問題是,怎麼計算,都不應該減不下去。
運動強度不足 ?心跳率超出90%,己經不是 banana 級
不斷的計算,最後甚至計算出,米飯應該是165卡 100克,而不是流傳的 130卡
愈追查,愈覺得不對勁
官方的原始文件,和營養師的建議,和網絡上的流傳,為甚麼,會出入極大 ?
FAO 給出的資料,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直看到了威力大提及碳水循環,然後再看到大食怪的文章,不對勁的感覺愈來愈強
然後,看 the big fat surprise ,看東看西,不停尋求資料,看 paper ,看教科書
最後,我決定跟隨的是 grandmother diet
是甚麼意思?
這是 Michael Pollen 的觀念
吃東西,還是不要吃太有創意的好
在祖母時代未曾出現的食物 真的是食物嗎
還是長得像是食物的人工物件 ?
未必能吃壞人,卻大部份不見得是好
(其間看了非常多書,尤其附加的糖,鹽,油如何欺騙人的味覺,感覺)
這,卻是和營養學界所推行的,只需留意卡路里,吃屎也沒差(誤)所不相乎
Seven country study , 食品帝國,被修改的膳食金字塔等等,包括太多太長的故事,需要一一道出來
嗯 .. 和減肥有關,無關 ?
我從來都不認為一時半刻的體重升降很重要
我更相信的是,只要吃好,活的好,動的好,休息的好,身體就會自然調整
減肥減到變仙女,五癆七傷,我見多了
那種手法,沒有意思
要輕磅直接用刀切(大誤
就例如圖中的起司,在很多營養師口中,右面的會比較健康,低脂,低卡
傳統製造的手法,會有乳(牛乳,羊乳等),鹽,starter ,rennet ,最多再加上色素,這是你祖母時代都懂的東西
新的,吃起來像起司的不完全起司
卻再加上不用錢的水(成份第二高),butter (動物性? 植物性?) ,whey protein ,和一大堆添加劑。對啊,這會比較便宜。這卻不是起司。
************************************
005
減肥難,難在那?是意走力不足?是好吃懶動?是自己不檢點?是運動不夠?
假如,都不是呢
如果,只是如果,出問題的不是輸出,而是輸入?
A calories is a calories,我絕對的認為,是最大的騙案
輕鬆的找一找生物化學的資料,已經會明白到,吃碳水化合物,身體的反應,吃果糖,吃蛋白質,吃油脂等等,都非常大不同
這只是往大處看
往小處看,食材會不會出問題,煮食手法呢,其中有沒有添加,有沒有發揮創意,去令你不停的上癮,吃了又吃,吃上不停 ?
失落的廚藝,我認為影響,非常大
吃,是一種樂趣
這裡說的吃,是食材,是處理手法,是鮮度,是一種滿足
而不是,買了一包空氣吃上幾口,充滿能量刺激味蕾,卻不會感到滿足,只能吃上一包又一包,短暫的刺激觀感,而慢慢地,連吃的樂趣都失去
如果,不由最根本改變,又有多少人明白自己吃的是甚麼了 ?
雖然學習不容易。
採購,處理,冷藏,施刀,烹煮手法等等,都要一步一步的賞試和了解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進肚子的東西,會化為你身體的構成
假如 吃多了如圖中的,在大慨 25℃的溫度下,放在路邊去水渠面的豆腐
你真的相信,對身體會沒有影響 ?
己經有不少人在大聲疾呼,問題出現於,我們的食物,倒如 James Trevor Oliver, 亦是其中一位(可惜他也失敗了,嘆)
親愛的,你要選擇相信卡路里謎思,還是再想想應該如何 ?
************************************
006
如果,有一天你聽到有人飲上三公升汽油,然後掛掉,會覺得奇怪,還是覺得活該?
肥胖問題,在1970年之前,基本上不存在。如果是再之前,只有體重不足的疑慮
正如我之前所說,飲食建議的初衷,是出於擔心民眾體重過輕
所以,給出一個每人的建議攝取量。
那是,下限值
以下開始說舊事
在1913年,有一名俄國科學家,為了証明膽固醇會引起心臟病,所以,給兔子喂食大量膽固醇
... 有見過吃肉的兔子嗎?
正如之前提及,人體對纖維的處理能力,很差。兔子對於膽固醇的處理能力,極為微弱
而劑量上超出正常範圍多少倍?是十倍百倍還是一千倍?
那不是重點
重點是,他們"實現"了膽固醇會引致心血管閉塞的事實。
千錯萬錯就是膽固醇的錯
能不能承受,為甚麼不能承受,基因上吃肉吃菜吃甚麼,沒有人理會
這基本上,是脂肪被妖魔化的起始
不過,這還只不過是個引子。
脂肪重要性被誤導了數十年的主要兇手,是叫作 …
Ancel Keys
一個,所謂的專家 ...
另外,別要飲三公升汽油,你會死,你沒有可能使用汽油作能源..
參考 :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764970/最後,如果要人吃上兔子實驗的劑量。那是每天吃100隻雞蛋,即是說8000卡。該擔心的大慨不是膽固醇 .
又,我家兔兔表示它不吃肉
************************************
007
1944 年的時候 ,Ancel key 曾參與了一個關於饑餓的測試
因為不是在寫報告,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innesota_Starvation_Experiment
這個實驗,假如不計較結果,很有趣
人的生存本能之中,一定包括了食慾
順位上非常高,雖然比不上休息和睡眠
(沒有人能撐上七天不睡,必然會崩潰)
但是,假如長期的要飽不飽,人類會開始失去理智。長期的半饑餓,會引致抑鬱症,癔病和疑病
而這正是我很強調需要食物記錄的原因,起碼需要短時間,例如 30 到 60 日,不然,我經常發現人吃過少,非常多姊妹表示反白眼也要撐著吃
吃得過多可能會發胖,如果不是精緻碳水化合物,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吃得過少,問題會一大堆
節食,無論是高碳水低碳水,必然會提升身體的皮質醇,不然,不進入戰鬥狀態,人又怎麼樣有動力去找,或者抓食物 ?
自然界沒有超商,沒有太多食物,不戰鬥就死亡。(雖然食人族進步了,用刀叉吃人肉 ... 但現在的獵食手段更不見血,要 fight or flight 的時間更長)
長期受壓,人會開始瘋狂,這亦是『所有節食方式』必需要有休息時間的原因。
5:2 斷食,其中引用的有包括這一原理
與其一星期壓抑自己七天的食慾
倒不如縮短為兩天,以減輕身體所受到的無形壓力
除非你沒有限制卡路里的需要,否則,皮質醇上升影響內分泌,這是必然的情況,只有不懂的才會覺驚訝
回說實驗
會有大名氣大知名度,除卻很能胡扯,很有商業手段,很懂得開團購裝聖人搶錢
更多時候,是得到古怪的實驗結果
一位受試者在試驗結束後,不明不白不能解釋地,拿起斧頭劈掉了自己三根手指
one subject amputated three fingers of his hand with an axe, though the subject was unsure if he had done so intentionally or accidentally
網站 http://americanradioworks.publicradio.org/features/wwii/a1.html
很 .... 『有趣』
不是嗎?
饑餓感控制很重要 ...千萬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和低估自己的本能
結果可以『非常不有趣』,愼之
************************************
008
今時今日,大家的目光,都在肥胖率,都在運動,都在卡路里
知道嗎 ?一切之始,出發點卻偏偏不是卡路里過多,而是心血管毛病不明原因地急升
因著這個方向,所以 Ancel key 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 Seven country study
詳情不述,只需要知道一點。
那是一個不科學的統計,先不論統計手法上做得好還是壞
從『二十二個』城市中挑選七個,來支持『高脂高膽固醇飲食會引致心臟病』,理所當然,那七個城市數據上支持
這,公平嗎?
當年,其實有兩派學說
其中一派是支持脂肪是兇手,尤其是動物脂肪(沒有分類叫動物脂肪,我重伸),認為其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是引起血管閉塞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派,從另一個方向指出問題所在。
不是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或者說是一種極度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糖所引起
最後的結果,脂肪,就是那只可憐的,吃上高量膽固醇,天生沒有能力消化的兔子
被橫蠻地,毫不科學地標籤上邪惡的標籤
原因?大慨就是因為該死吧
************************************
009
作為營養學家,做出各樣實驗,統計 ,手執大量數據,到底會不會知道,假如移除脂肪攝取,總要由其他方面補給能量赤字 ?
(能操縱數據的不可能不懂,不懂的只會盲從跟附和)
在 seven country study 之後不久
Key 再作出一個飲食建議,就是在現今也很受營養師和醫學界推祟的健康飲食法,地中海式飲食
市民?喫碳水吧,市民某程度上,一向都沒有太多知情權 ... 默
其中內容,是以大量橄欖油,豆類、天然穀物、水果蔬菜,魚、奶品如起司優格,紅酒,少量肉類為大原則
而以上,和低脂,其實有好一段距離
其實歐洲人的飲食傳承,直到今時今日,也不會太理會美國的建議,飽和脂肪努力吃,動物內臟沒在怕,再稀奇古怪的也能吃進肚子
可是,偏偏很健康的『SAD Standard American Diet 標準美國式飲食』,卻不能製止心臟病,而同時肥胖率瘋狂上升
也許 , Key 的方針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畢竟,地中海飲食的成本很貴,不便宜,不容易推行
高碳水飲食沒差,世界上,尤其是東方社會,高碳水飲食種族,比比皆是,亦不見得就是必然高碳水就有問題
The China Study 一書中就有所提及到這一種現像
那麼,空穴來風定必有因,現在的問題,原因出現在那兒了 ?
************************************
010
餓肚子,我想很多現代人都不甚了解,包括我自己。
為甚麼會餓?這世界的糧食產量,已經多得可怕
這情形,其實於綠色革命之後才有所改善。在這之前,餓肚子才是常態
(Green Revolu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en_Revolution)
人類真的很強橫,為求生存,可以改變很多事情。其中一件事,就是利用品種改良技術,使得糧食產量暴增。能夠養活更多人口,很好。背後,其實包括了很多代價。
這裡不是反人類,只不過引伸出不足之處
例如,小麥類,其實已經因為品種改良之下,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如果現今的小麥沒有人照顧下,在自然界基本上沒有可能生存。又或者粟米,大豆等等,現在都能夠承受極度密集的耕作手法。
這很好啊,產量愈高不是愈好?
可以,使用化學肥料提供能量,卻產生了種種新的問題。
例如,本來已經是能量大於營養的種子類別,因為土地微量元素不足,因為日照時間減少,無論是油脂比例(OMEGA 3:6),或者是微量元素含量,都大幅下降。
現在的種子類的營養,大部份都是人工後期添加
人類需要能量嗎,理所當然。人類需要更多的,卻更是在於營養。
我對營養學,很不懂,卻很針對性的在觀察能量平衡的問題。
會推薦四群法,某程度上,是盡可能人工的修正,營養過低,能量過多的問題。
四群法很好使用的一點是,將能量獨立成組,歸入第四組。
所以我會說,頭三群怎麼樣都要吃足夠,第四群維持到一定數量就好
行文至此,前天才有一段類似的報導,出自2016年世界營養報告。
我們的世界有44%的城市,充滿著肥胖而營養不良的人。
http://ebrary.ifpri.org/utils/getfile/collection/p15738coll2/id/130354/filename/130565.pdf
而這,到底是誰之過?
下一回會開始說到政府政策,對於這問題的更直接影響
************************************
011
生活在現代社會,金錢永遠都不能少
科學進步,我們再也不用四處走四處逛,走上山跳進海,爬上樹鑽地洞的去找食物。
只需要好好的發揮個人能力,就能生存下去
金錢是好東西,追逐金錢,不見得錯誤
金錢影響世界最大的方式之一,包括糧食補助計劃。
例如美國,有好大一部份農產品,能收到額外的補貼,甚至政府會確定有最低限度的收購價
圖中的 feed grain 即 玉米,高粱,燕麥,黑麥,大麥,另外,棉花,小麥,米,大豆
這種種全穀類,佔據了補貼整體的 ...
89.4%
先別說物種單一化對世界的環境的影響,我們的食物,大慨能數出只有十個大類 。。。如果不太喜歡吃菜或者根莖等等,很有機會吃的東西都在這 89.4% 之中
吃的種類再多,但小麥製品怎麼變化到最後還是小麥製品,大豆產品再變或只會是出於大豆
大自然之中,每一樣食物,都有其獨立的營養價值和不能取代之處。
而以上89.4%,因為綠色革命的改良,更加愈來愈傾向於能量密集
營養 .... 營養是甚麼 ?
當大部份人吃的是熱量,是卡路里,是只計較數量而不計較質量
那個誰又管你死活了
(其實不止89.4%,Daily ,veg oil 背後也有頭五大類的影子)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Agricultural_subsidy)
************************************
012
有人說,如果補貼的是綠花椰菜,世界的肥胖問題早就己經消失
又或者改種大地蘋果-馬鈴薯亦不見得就是產量差,能量生產總值非常強勢,管理簡單
只是,如果論到儲存方式
乾燥種子,大慨是世界上能儲存最久遠的東西,要知道,甚至有部份種子超過一百年歷史之後還可以發芽,如果再加上精製,再加上移除營養素,再加上移除纖維,甚至可以放上數以年計的時間
但這真的好嗎,如果是在沒有適當儲存手段的日子,沒有冷凍冷藏技術,沒有真空技術
只能依靠乾燥,酸,盬,糖,無可厚非
以口感為出發點去精製再精製,要不得
有一點油脂被人攻擊已久,就是熱量密度高而營養價值低
但是,人體起碼存在著必須脂肪酸,不吃會死
沒有必須碳水化合物,真的沒有
而大部份的,現有的穀物製品之中的營養,纖維,大部份都是人工後期添加
假如抹除了後期添加,『精製碳水』就是熱量一大堆
以空熱量攻擊空熱量
以會引致胰島素反應令血糖過低容易吃多了的東西,攻擊吃了會撑到要命不想吃東西的油脂
很有趣
************************************
013
我不反人類,雖然我同時不認為這世界能承受太多人口
人口多就需要糧食,需要生產需要運輸,總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理想可以很好,但總要有所配合,不可能事事完美。
能夠堅持80%左右已經非常好了。
但人口基數足夠高之下,就會牽涉到大量財富
精製的好與壞,後述
不過,到底在如此之大的基數之下
大家能不能都吃上同一樣,同一類的東西 ?
你的恩物可能是我的毒物
我受得了不見得別人就可承受
一樣米養百樣人,世界上怎會只有一樣米,更單止會有百樣人
飲食,從來不應該規限化
不提及各有文化,背景,喜好
只需要理解,就算同一個民族,亦可以有不同情況的需求。
只以比較接近我們的日本,其中有一類運動員,叫作,相撲手
有興趣知道他們的飲食份量,或者內容,可以上網輕鬆查到,我就不述了
只不過,給任何不是相撲手的人,吃上類似的高份量,高碳水,高能量,高酒精,高油脂,我說,那後果不是嚴重可以形容,那只可能是災難
相同的一個人在不同的日子,需要的能量已經不同,一定要吃足夠 ?一定要吃多少多少餐?一定要怎樣怎樣?
以下粗言,莫怪
『你他媽的怎麼知道我那天是不是扮神豬,是不是有極大量運動,是不是有甚麼特別需要或者需求。只要有任何不確定性,我不認為有誰能他媽的評定甚麼是好或者不好,只一個 FODMAP,已經足以打上好大一份篇幅。更何況,每人的需要的需求都不一樣,有人需要增肌有人需要減重,有人胰島素敏感有人胰島素耐受性不良,有人甲狀腺過強有人過弱。
營養學是一種很專門很針對很個人化的事情,以上只要有一種不確定,就可以引起很嚴重的問題。愈了解營養學愈不夠膽說太多,尤其是『食物內容』,最多最多是指出方向。這一點都不明白的話,別指手劃腳』
我會對這一種事情很敏感,很反感,正正出於那他媽的認為對世界上所有人都好,偏偏出問題的 FoodPyrmaid
Food Pyrmaid 初版很好,尤其瑞士的更好。
之後的演變,卻演出禍
圖片來源
http://foretagskallan.se/Artiklar/anna-britt-agnsater-hur-ett-provkok-blev-provkok/
************************************
014
飲食金字塔在設計初期,很不錯
世界上還是有一大班真正講求營養的營養師
以下節錄於 Death by Food Pyramid: How Shoddy Science, Sketchy Politics and Shady Special Interests Have Ruined Our Health
https://www.amazon.com/Death-Food-Pyramid-Politics-Interests/dp/0984755128
大慨意思,不直接翻譯
每天吃五到九份的蔬菜鮮果
肉類,蛋類,果仁和豆類大慨五到七安士(註,一安士28克)
奶品類每天兩到三份
除了天然食物的脂肪,另外加上四湯(大)匙的冷壓橄欖,或者亞麻籽油
糖份攝取量不超過每日卡路里 10%
嚴格限制精製碳水化合物,白麵粉產品,如餅乾,麵包圈和麵包直接與糖果和垃圾食品一樣看待
全穀類每天兩到三份,一份三文治足以滿足女性或低活動量男性
以上的一份建議,其實很合理
如果套入近年的飲食情況和建議,甚至會發現極為相似
最後,經過審查之後,卻變成了影響全世界的飲食金字塔
其中,穀類份量大幅提升,到6-11份,同時移除全穀的要求,所以白麵粉製品這種本來當垃圾食物的變回『主糧』
奶品份量增加一份
冷榨油脂的『冷榨』被狗吃了
蔬菜水果由設計的核心食物,變成可憐的2-3份,其後由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要求才增加
糖份由嚴格限制,變成『適量攝取』,而適量的意思,問上帝去
而且,除非是『足球運動員或者碼頭工人』,否則『沒有人需要那麼多碳水化合物』
被嚇壞了的設計者,最後很憤怒地離開團隊
因為十分了解到,『這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災難』
為何會作出這種轉變?
假如我說,那和『大慨90%』的農產補貼,為『食品帝國帶來極便利的材料』,然後可以『賣出非常多的產品』
這種想法,合理嗎?
有一點要留意
『除非你是運動員,或者碼頭工人』
不然,想一想你是不是需要那麼多『碳水化合物』
我用四群法曾經詳細推演,是『不需要』的
底下節錄
The new guide's base was a safari through the produce department--five to nine servings of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each day. "Protein foods" like meat, eggs, nuts, and beans came in at five to seven ounces daily; for dairy, two to three servings were advised. Instead of promoting what would soon become a nationwide fat-phobia, Light's guide recommended four daily tablespoons of cold-pressed fats like olive oil and flaxseed oil, in addition to other naturally occurring fats in food. The guide kept sugar well below 10 percent of total calories and strictly limited refined carbohydrates, with white-flour products like crackers, bagels, and bread rolls shoved into the guide's no bueno zone alongside candy and junk food. And the kicker: grains were pruned down to a maximum of two to three servings per day, always in whole form. (The lower end of that range was for most women and less-active men, for whom a single sandwich would fill the daily grain quota.) Satisfied that their recommendations were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Light's team shipped the new food guide off to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s office for review. And that's when the trouble began. The guide Light and her team worked so hard to assemble came back a mangled, lopsided perversion of its former self. The recommended grain servings had nearly quadrupled, exploding to form America's dietary centerpiece: six to eleven servings of grains per day replaced Light's two to three. Gone was the advisory to eat only whole grains, leaving ultra-processed wheat and corn products implicitly back on the menu. Dairy mysteriously gained an extra serving. The cold-pressed fats Light's team embraced were now obsolete. Vegetables and fruits, intended to form the core of the new food guide, were initially slashed down to a mere two-to-three servings a day total--and it was only from the urging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that the USDA doubled that number later on. And rather than aggressively lowering sugar consumption as Light's team strived to do, the new guidelines told Americans to choose a diet "moderate in sugar," with no explanation of what that hazy phrase actually meant. (Three slices of cake after a salad is moderate, right?" With her science-based food guide looking like it had just been rearranged by Picasso, Light was horrified. She predicted--in fervent protests to her supervisor--that these "adjustments" would turn America's health into an inevitable train wreck. Her opinion of the grain-centric recommendations was that "no one needs that much bread and cereal in a day unless they are longshoremen or football players," and that giving Americans a free starch-gorging pass would unleash an unprecedented epidemic of obesity and diabetes. (23-24)
************************************
015
選擇食物的權利,永遠都不會在市民手中。
那更大部份,受到政策的影響。雖然市民可能覺得自己充滿選擇 ,畢竟都是自己掏銀包。
但是政策會影響生產商,生產商影響到食物來源 (好吧,生產的更多不是食物而是『產品』)
當能選擇的,都和政策相符,最後形成的數據會極接近政策上希望推廣的情況
無論美國,英國,都有文件顯示,國民飲食的三大營養素比例和政府建議的比例,差異很低
與其說市民聽從政府教育,當然這是因素之一,不如說更多時候無從選擇
而這往往是災難之始
人類能夠沒房子,能夠不穿衣
但只要是人都離不開吃,不吃就會死。
營養學的水很深,充滿著不確定性,亦很難去得到非常確切的數據。
在消費族群眾多,包括全世界的情況下,每一分錢,都會影響到所得利益。
不能假設人性本惡,但作為企業,作為商人,將利益最大化,並不能認定為錯誤
但是,在利益之下,世界往往能變質得,比 omega 3 更快
文字運用是一門藝術,亦可以是一把刀,殺人而不見血。
用文字去引導,去誘導極為容易
這亦是我盡可能引用數據而不單止使用文字的原因
但代表我絕對客觀嗎?代表的是我『個人實驗結果,觀感』和『以自身作出觀察性研究』的結論
要有絕對的結論?
科學本來就沒有絕對,更何況是營養學?
說絕對正確的,先讀一讀相對論
************************************
016
相關性並不能代表關連性,圖表數據不代表一切,但有時候,作為參考,去思考,亦不見得就完全沒有道理
科學的有趣,在於會推測,會思考,會研究,會進步,固步自封,是自取滅亡
圖片是出於 USDA 的數據
可以很清楚楚的反映,在 1975年之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較上還是平衡
甚至比1900-1930年間更低
自從飲食建議出現之後,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攝取,都向上提升
而膳食之中有 589 大卡 是附加進食品的附加糖,油
那些食品最能夠又最容易加入這些成份呢
例如白麵包,糕點,餅乾等等麵粉製品
亦是 Death by food pyramid 之中,直接歸入垃圾食品的一類
而穀物和麵粉製品,佔據了一定的份額582大卡
每天的糧食之中,1171 大卡 ,就是穀物,麵粉,附加糖,附加油
對了,還未提到sweeties 的 367大卡 ...總數是 1538大卡
之前在說營養素之中有提及過
正常情況之下,人體能夠儲存的碳水化合物有限,不超過4000卡即 1000克
數據之中,每日己經攝取到大慨450-500g 的碳水化合物
要不啟動 DNL(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脂肪),首先要不過量攝取碳水
500g 碳水的慨念是甚麼呢
假如你跑步一小時能消耗750大卡(不算輕鬆了),大慨90%供能會出於碳水化合物,即675大卡左右
換成碳水化合物,大慨168g
人體每天要使用大慨100g 碳水化合物
所以,只需要『輕輕的跑上兩小時30分鐘』,再加上身體所需,就能完全滿足條件
還有一點需要留意,當身體有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就會極為傾向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
這時候,吃進肚子的脂肪,很大部份都會儲存起來
當吃的碳水又消耗不了(誰有空每天跑150分鐘?),又再吃進其他脂肪
會發胖是常識吧 ...這數字,其實不難計算
補充一下,人體正常情況下使用能量還是很低
只有進到有氧區才會開始提高碳水消耗的比例
************************************
017
營養素對健康的影響,之後再講述
在此想表達,政策往往影響深遠
能量供給,不外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只要活著就需要能量及營養
假如,因為『脂肪會引致心臟病』這一不科學的結論而減少脂肪攝取
能取代的能源,只剩碳水化合物
而全穀類,果蔬又沒有極力提倡
糖份,精緻澱粉等等封印又被解除
那麼,有甚麼會比以下條件更理想,假如是生產者的立場。
※原材料因為農業補助極為便宜
※製作工藝成熟
※保質期長
※運輸方便
※儲存容易
※材料利用率極高
※愈吃愈餓刺激食慾有成癮性
※政府推薦大力宣傳
以上種種,再加上 a calories is a calories的怪論形成了怪現象,例如成行成市的早餐穀物產業
早餐的選擇,由『政府告訴你不能吃會心臟病』的煎雞蛋和煙肉火腿
變成了『有益人體充滿能量有益心臟不含膽固醇』的橙汁脫脂奶麥片乾果
打開廚櫃,拿出麥片,倒進碗中,加入脱脂奶,倒上一杯橙汁,五分鐘就完成,多麼好啊!
圖片來源
http://m.kadinvekadin.net/haber.php?sef=muslinin-faydalari-2013-03-20
計算份量為 70g 麥片,一杯脫脂奶,一杯橙汁
補充一下,這一份大慨能滿足『理論上』人體一整天的碳水化合物要求了
************************************
018
科 學本身並沒有對錯,就如同核能發電,同時包括危機和轉機。食品發展史本身亦不見得充滿罪過。但風向往往靠向能提供高額經費傾斜。只要有利益,總會可以找到 理由,尤其是營養學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這世界很有趣,總是會有人覺得不是黑,就是白,為甚麼就不能回到最基本,最根本 ?
營養學的笑話會少嗎,就反式脂肪,就雞蛋,就膽固醇,等等等等都不斷証明,很多的『証明』都很可笑
要去標籤黑與白?首先要知道甚麼是好甚麼是壞。我想,這一點連上帝也不敢說。
正如地獄,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天堂
當你愈相信更多的種種,你愈難去理解真相
生酮很特別嗎,低碳很特別嗎
曾幾何時,洋人在東方人眼中,比鬼更可怕
如同前文提及,在牽涉到巨額金錢之下,一切只會變得更複雜,舉証的有一百個理由,反証的有一百零一個反駁理據
營養界的水,真的很深
雖然我盡量會以科學理解這一切
但是,卻更喜歡由『很簡單』的東西入手
乖乖吃,乖乖喝,乖乖活,乖乖動
好好休息,活得像一個人就好了
要減肥會很困難 ?除卻很特別的原因例如生理,環境因素,只要對食物有一定的了解,已經很難發胖
有多少人覺得自己很懂得吃了?那到底是Gourmet還是 Gourmandise?
我總覺得,現在的世界很可笑亦很可怕
很多人很努力,卻連進食的本能,享受吃的樂趣都失去 ...
食品帝國的能耐,有誰又能比它們更科學,更了解化學對人體的反應了?
引一段『饞:貪吃的歷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7083#CategoryP00a400020088
「貪吃」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時期,有了率真、貪嘴、講究美食的特質。後來才成為精緻美點的同義詞。直至現代,貪饞被商業廣告上下其手,健康飲食與對纖細時尚的狂熱追求,也使貪食以另一種世俗化的形式,從二十世紀蔓延到你我周遭……
吃,是一種罪嗎?
************************************
019
生而為人,沒有人能夠避免吃喝拉矢
只要在呼吸第一口空氣之後,在遺傳因子間的記錄就會開始運作
不需要別人教怎樣呼吸,心跳,不需要別人教導怎麼吮吸,進食,年紀漸長,學習抓取,分析,觀察事物
一切都是本能
其中,飲食愛好,也會自行培養,別以為是孩子就不懂怎麼吃,在天性上,孩子能夠自行選擇對健康有利的食物。
這是有人真正去賞試的實驗,用的是人不是老鼠。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提及到,父母的角色,應該是食物提供者,而不是設限者,可以提供盡量多的選擇,給小朋友去挑選,去賞試,而不是預先假設小朋友『要吃多少』和『要吃甚麼』 (這點我極為認同,父母自己都攪不懂該吃份量的,有太多)
一來,就算成人都有自我喜好,挑嘴的人多著了,只要不是完全抗拒一大類,例如蔬菜跟水果,有吃蔬菜的情況下就不一定要吃水果,營養有吃到就好
其次,每人都要一定的時間,慢慢去接受一種食物。對於陌生的東西,沒有那麼蠢的物種會第一時間掉到口中吃上一頓
總離不開慢慢接受,慢慢賞試
以上種種,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本能
對食物的本能
************************************
020
作為哺乳類,人生離不開奶水,有一點無需爭拗,全世界最適合孩子的,是自己媽媽的奶水
所需要的醣,脂肪酸,營養成份,抗體等等,都可以在喂食之間完成,這是種族傳承之中的一環,不可或缺
假如種種原因而母體產奶不足,也能由其他人的奶水之中得到應有的營養,雖然抗體甚麼的不可能完全配合,還處於起步的腸道菌種研究,都顯示出菌種族群亦受到喂食影響
怎麼說,母乳都是最合理的食物。
但是,自從配方奶粉出現之後,一切都慢慢改變
喂母乳很苦,很花心力,時間。
嬰兒是真的需要『一天吃六頓』的 (成人沒有這必要)
所以,作為母體,不太可能休息,這情況於1960年左右,女性角色轉變,開始投入社會工更為劇烈
當年的食物儲存手段,比現在差得多而既高油脂和醣類的乳水,又不耐久放
配方奶粉的普及,不無這原因
而這是不是肥胖率急速上升的原因?天知道了,時間性是吻合的,但『相關性不等於必然性』啊!不能不科學的強加罪名
於貧窮人口中,這不失為很偉大的產品
(富人可以找奶娘解決)
而且,這東西方便簡單,隨沖隨用之外,孩子愛吃啊,不很好嗎
只是,如果對母乳有一定研究,會知道母乳之中的醣份很低,甚至是淡如水
而既香且甜的背後,卻基於
『附加糖』
而且份量不少 …
就算是今時今日,母乳風氣抬頭,配方奶粉的市場依然寵大得可怕,直接由醫生,醫院方面入手,有很多醫護人員甚至會認為,沒有非常大的問題 ..
大量宣傳,例如對孩子發育更好,加入 DHA ,加入 CoQ10,幫助腦部發育等等
令人忘記,其實最好的,就在自己身上 ..
************************************
021
假如,傳統的一切,被政策宣揚為
『對健康有害』
例如,用儲存起來的煙肉或者牛肉油脂,混著火腿,煙肉和蛋一起炒,配合一杯全脂牛奶這一流傳已久的早餐組合
其中動物脂肪(沒有這分類)的飽和脂肪會血管閉塞 ,火腿煙肉會致癌,蛋有高量膽固醇會血管閉塞,全脂奶因為高飽和脂肪也逃不出血管閉塞 …
是的,那個誰告訴你,這些都通通不要吃
廣告到教育,使得群眾大家都相信這個理念
吃這種等於不健康等於致癌等於心臟病
然後,有另一種選擇
※對心臟有益
※方便存放
※購買容易
※食用快速容易消化
※有豐富的纖維幫助排便
更重要的是,比較起貴慘了的火腿和煙肉,因為農作物補貼,這東西,絕對的又便宜又大碗
吃這個又不用面對住油膩膩的廚房,也不用擔心肉類容易變質,更不用花長時間烹調
(按 :在此假定為需要外出工作的婦女族群,消費上會以價錢為大前提,平價肉類要好吃必需要長時間烹煮)
在女性要工作的當其時,就失去了可能的探購時間,而這種産品,解決了很多問題
而很重要的一點,這些不用煮的早餐,很香甜很好吃,吃了會精神為之一振,補充能量
何樂而不為 ?
本來,還可以舉上更多例子,但只配方奶粉和快熟早餐麥片,已經等同打開了潘朵拉之盒在『不限制糖份』,不要求『全穀類』,將限額由『3-5份』提升到『9-11份』
早就有人提醒,市民會肥胖,糖尿病 ...這會將美國推進深淵
而世界各國,亦會以美國為參考,然後跟隨執行
鼎鼎大名的 SAD - Standard American Diet ,即西方飲食文化由此誕生
(歐洲不是西方嗎 . .或者指的是歐洲以西)
而在吃橄欖油的ancel key 他們心目中,大慨無大關係吧,反正地中海式飲食市民消費不起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誤)
************************************
022
每人家中都有一個研究室,研究化學反應,溫度控制,物質保存,空氣流動,生物學,營養學,解剖學
那就是家中的廚房
掌管的一位,往往最理解以上種種學問
就像是碳水化合物是減重的關鍵,這一點在二百年前已經有法國女子知道
又有誰會比家中掌廚的人,更了解家人的愛好喜惡?亦沒有人比她們對食物更理解
畢竟,由挑選,宰割,處理,烹調,都經過雙手去感受,經過雙眼去觀察
這些只有動手了才明白,讀食譜讀不出來,不可能沒有經過實驗就能建立心得
煮食是一件很嚴謹的事情,每個人也需要吃
『煮食,最好不要交結陌生人,不信任的人』
廚藝的失落,廚師職業的不受重視,技藝由化學品或人工方式取代,再也沒有太多人願意花上二十分鐘炒洋蔥,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
現在的世界很好。食物隨手可得,想吃就能吃,不用花上大時間大精神就可以滿足食慾,而這一切曾經是世界上對極樂世界的理解
『極樂世界的主食是燒烤肉類(烤豬,香腸,烤禽類),甜點(蜂蜜,派餅,鬆餅,薄餅),同時配大量的葡萄酒,這些食物不但花樣眾多,而且取之不歇,道道精緻』
『三個吃飽睡足身材肥胖的人無憂地睡覺,一位在覆滿派餅下的窗邊等待。籬笆用香腸串成,水煮蛋長了腳,去到三人前給他們吃,烤鳥伸長脖子任人斬斷,烤豬自動奉獻出肋排火腿,每一棵樹都能食用』
(以上簡單轉述饞一書中的描寫)
這不就是現在的世界嗎?
只需要付出相對細少的代價,我們就有大量的食物,而且連花時間都不需要
只需要打開冰箱,放進微波爐,三分鐘就好了
還有更多可以直接食用的例如我很愛的起司
我們已經生存在曾經眾人嚮往的極樂世界,那深深劃劃在我們意識的一個樂園
Land of cockaigne,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圖片取於http://www.weetwo.org/john/art/bruegel/
033
************************************
023
世界上最了解壞人的,只會是壞人,不會是路人,不會是好人,不會是心理學家,不會是社會學家,真正實行,才可能去了解,就算實行了,也不一定懂
『講也講不聽,聽也聽不懂,懂也不會做,做又做不好』
做好了,也只是 n = 1 ,不代表全世界
有一個行業對物理,食物,生物化學等等的研究,絕對的無人能及
不是家中那位,不是世界頂級廚師,不是營養學家,不是政府
只會,只能夠是食品帝國的操縱者
食色,性也
食物的重要度,比起生育系統排名更高,不是嗎?食物出問題在女生身上,第一時間會反映在生理期。
(能量不足,油脂過少是最常見原因)
進食,不是將能量灌到肚子就好
由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到消化速度,到對身體荷爾蒙的影響,可以牽涉到一大堆
再好的機構,再好的研究人員,也不可能像食品帝國有充足的財源提供經費,更別說前者有更多時候為後者服務
魚販子對魚類了解,賣豆腐的了解豆腐制作
努力售賣的同時伴隨的必然是進食量下降
魚販少吃魚尤其淡水魚,豆腐商也不會吃太多豆腐,就是因為了解當中的門道
食品帝國的水很深,深得很可怕
有一大堆書在說入面的門道
例如 Food Politics ,就有提到入面的種種門道 ..
煙草商進軍食品業,孟山都的農業帝國農藥結合而被大部份路人無視
司馬紹應該要羞愧至死
下幾回合會簡述食品工業慣常手法
是的,『簡述』罷了 ... (嘆
(寫的我心情非常,非常沉重
Food Politics
************************************
024
人體對食物的追求有種種本能
雖然進食不如呼吸,心跳等等完全不能自控(短暫停止呼吸不計算在內)
但只需要缺乏能量,例如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缺少構成的如蛋白質,缺少電解質如鉀,鈉,甚至缺少維他命,缺少水份等等都可以影響到對食物的慾望。
只要活著,就不可能不吃
正如前文所說,人類曾經認為,只要有足夠食物,就是極樂世界
由遠古開始,食物就缺乏
沒有隨手可得的穀物,種子,水果,肉類
穀物基本上不存在
種子很罕有,找到了還要花大精神處理,去除外殼
水果一年只有兩三個月會有,找到了還要爬樹採集
根莖有幸找到還是要努力發掘
肉類嗎 ?就看你是狩獵者還是被狩獵者,大家立場同等
要吃糖?找到蜂巢還要冒死去採蜜
吃魚,還是要下水去
還沒提及天災的影響
就算農業發展之後,食物也是權勢者的事情,和苦哈哈的民眾無關
從來餓死的,都是農民
對甜味對能量的追求,例如水果,蜜糖
對蛋白質的需求,例如肉類,魚類,昆蟲
(是的,昆蟲,對酥脆口感的喜愛,發源於豆子或者昆蟲,所以愛吃鹽酥雞不意外)
對脂肪的渴望,這倒比較單一,大部份都源自肉類和禽鳥這些稀有品
農業發展之後的奶類,蛋類,也是長期的稀有品
所以,可以肯定人,是有能吃就放進口的傾向
餓怕了之後連人都會吃,甚麼都可能
而最強烈的本能之一,一定包括了最能夠急劇補充能量的,糖份
糖有極強烈的成癮傾向
只有這樣,人才可能於罕有的發現(水果,蜜糖)之後,盡可能的大量,快速進食
然後將多出的能量轉換儲存為脂肪
(此處基於吃『過量』,假如有機會食用超出能儲存的份量)
喜愛最天然的糖果,這其中沒有對錯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
025
17世紀中葉之後,糖從奢侈品逐漸變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因為黑奴販賣,甘蔗得以大量種0植。
(有一說,當時的糖,是血肉灌溉出來)
可是,由於生產能力所限,糖依然未到達泛濫,只能說,由貴族專用的食物,步入尋常百姓家
在糖的歷史之中,其實更重要是,在 1950 年之後,高果糖漿的出現,與製作流程的逐漸成熟。
詳細製造方法,化學式在此不提
但高果糖漿的出現,無異於解開糖的產量的限制,畢竟,玉米是一種很能適應環境的農作物,而且,產量極高,種植容易,管理簡單。
而農業補貼政策,出發點良好,可是,得利益者,卻不是農民,而是食品帝國
玉米因為補貼,使得變為便宜材料,而製成糖漿的技術簡單,從而,糖由普及,開始進入泛濫階段。
大家愛吃,便宜又大碗,儲存簡單,處理方便,反正是好處一大堆,1983年,美國食品管理局確定為安全食用品。
作為生產商,怎麼不會大肆利用種種優勢 ?
人的本能就已經嗜甜,如果未能好好利用這一點,食品製造商又怎麼可能形成帝國 ?
對於高果糖漿的研究和使用
例如可樂或者百事公司,肯定比群眾強多了
高果糖漿到今時今日,雖然有方方面面的研究指出其引致疾病的可能性,依然充斥於各種食品之間一,不留神就會吃到身體之中 ..
高果糖漿自被揭發和肥胖,和糖尿病有關後,攝取有輕微下滑
但如果將玉米糖漿加於一起.美國於2005年左右,人均食用粟米生產的糖份..
約一年50磅左右. 即是 22.7Kg
大慨63787大卡,即每天約62克174卡.
這還未計算其他糖份..
************************************
026
科學本身並沒有對錯,就如同核能發電,同時包括危機和轉機。食品發展史本身亦不見得充滿罪過。但風向往往靠向能提供高額經費傾斜。只要有利益,總會可以找到理由,尤其是營養學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
就算有再多的數據表明高果糖漿對人體的危害,總會有新的 paper 出現,再提供相反意見,表示並沒有關連性。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意外。
從由至今,人類就很好教育。
只需要有人領軍,再加上名人效應,再加上宣傳,再加上專業人仕意見,就可以提供一個平台支持一切
說遠了,例如,煙草對健康有益,例如,植物牛油對健康有益。
說
近了,例如啤酒對人體有益,又或者Garcinia Cambogia ,Dr Oz
節目後一堆人相信能令人減血脂膽固醇甚麼,當然,最後前者的份量要達有益的程度需要將你淹沒,後者進行雙盲測試後,效用是 ...
等於安慰劑,吃了除了對錢包減重,對人體沒明顯效果。
而這一手段,可以套用於絕大部份的商品和理念。
在金權之下,要找到專家發聲太容易
更何況,專家就真的是專家?
更何況,專家就一定有良知?
世界上像是 David Attia 的還是真的太少了
Peter Attia: What if we're wrong about diabetes? - YouTube
圖片
************************************
027
只需要對行銷有基本慨念,或者對人生有一點感悟,就會知道欺騙,是下下之策
雖然,謊話說上一百篇一千篇就會變成真理
但是,最初始,還是需要有一定根基
不然,怎會有那麼多 blogger 只憑 banana / Photoshop / 腹肌就得到一大票人支持了,就是因為很多人相信那是証據 (至於背後有沒有重訓,絕食,練仙,生酮等等,沒有詳盡記錄之下,天曉得)(又,我 n= 1有詳細記錄 ... 相對吧)
食品帝國最喜歡的使用手法卻比較科學性,起碼能提供一定的 paper 證明(或胡扯)
一大堆『可能』對腦部發育良好,『或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等等
而糖類,最喜歡扯上的,就是運動
能量飲料,或者說飲料,總愛使用運動作為廣告背景。
始終不容置疑的一點是,碳水化合物是一個十分好的能量源
急速,快捷吸收,每小時能吸收上60g 或以上
當需要補充,尤其是運動員,沒有人能反對碳水系統的強而有力,作為運動飲料或者運動補給,此一點非常科學。對生物化學有丁點知識的都不可能硬拗 ,除非埋沒了良心 。
一切都是『只不過』
只不過,消費的對象,不是運動員
甚至,每天活動量連 6000 步都不足數的休閒族,正正符合我經常問人的一句話,不是不能吃,只是『你確定你需要那麼多能量』嗎?
強如運動員的訓練,碳水攝取量也受到限制
由以下建議數據得知( https://www.dietitians.ca/Downloads/Public/noap-position-paper.aspx ),一小時中強度訓練運動員,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取大慨每公斤 5-7g
以體重平均 70公斤計算,即 350g 到 490g
而如果在普通情況下,運動員建議攝取為 3-5g,即 210g 到 350g
一罐飲料 30 克糖 ,糖份己經算低
所以,廣告上的宣傳沒有錯
運動對健康有幫助亦當然正確
作為『大量運動者』,『享用飲料不影響健康』,『增進體力』都完全正確
不過,為甚麼要以運動去消化空熱量,天曉得了
而果糖增加饑餓感?那是你家的事,你『意志力不足』喇,研究方向並未包括對饑餓感的數據(攤手
圖(絕對能承受適量飲料的一群):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arvard_Crimson
************************************
028
進食由北至南,由上而下
腦袋到口部,吞嚥到胃部,再後到達小腸,大腸,一環扣一環,息息相關,引起腦部進食的訊號之後,下一步就是色,香,味
單單就色與香,己經是一大課題
成熟的果實,七彩繽紛,再加上迷人的香味,處處誘人,在吸引動物吃取果實的同時,就能將種子帶到其他地方讓植物得到傳播的機會
(有想過嗎,其實種子本來就不是生來預備給人食用,那是植物傳承的一環,種子本身有防禦機製保護自己)
而人類,也發明了種種人工色素,色彩繽紛,能刺激慾望。
至於,色素本身是用植物,動物製造?還是蟲子?石油?嗯 ....大慨不是重點,大慨,起碼蟲子吃不壞人 ...
而人類對香酥的喜好,也能追溯其出處
成熟的豆子固然香酥,蟲子是自然間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沒錯,又是蟲子),口感酥脆,雖然比較嘔心,但是,有很多人認為,如果能大量養殖蟲子,才是最經濟對環境傷害最低的蛋白質來源 ...
跑題了
食物帝國對口感的研究,很花心思
花心思的程度,是研究以多少克的力道去咀嚼,經過多久才會溶化(只溶於口不溶於手)
然後,再找尋一堆又一堆的受試者,去試驗那一種情況,能使人吃上不停
產品,總離不開銷售
沒有人要的就不會是好產品
想一想就能了解到 ...
快餐速食店最誘人的
除了梳打飲料,不就是那又香,又酥,又脆的馬鈴薯條 ?而速食店對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可以獨立寫成書
馬鈴薯條甚至變成文代的一種,可想而知人類對這口感的喜愛
更別說洋芋片之類的更強大的品種了
************************************
029
相比較於人的意志力,廣告商的研究才令人嘆為觀止
了解潛意識廣告 Subliminal Advertising,就知道置入式廣告己經顯得生硬無比
甚麼是潛意識廣告?電影是一連串圖片,大多是24到30
格(FPS Frames per second) ,只需要在一秒鐘電影之間插入訊息或圖片,雖然似乎看不見,卻能使腦部接受想要表達的訊息
例如,喝飲料,吃零嘴之類
已經有種種實驗証明,這是一個十分好的,由潛意識之間影響人類思想的好例子,雖然,現在這種方式已經被強烈反對下消失
人類其實很容易受影響
或者,一些人類易受影響的,基本的大原則,都已經被人摸透透
要買入優質食物,很簡單
『沒有廣告中,沒有吹捧,沒有宣揚健康甚麼,沒有宣告不含甚麼甚麼』
食物就食物,宣稱自己是好東西的 ....先想一想
沒有綠花椰菜,沒有新鮮魚類,沒有傳統製作的起司會說自己天然甚麼
廣告花費巨大無比,甚至要 FDA 認証也需要一定價錢(大量還有折扣 ...)
能花大錢去賣廣告的商品
離不開羊毛出自羊身上的大前提
『natural』 也能以加工手法變成非天然, natural 只是材料是天然的
************************************
030
如果我們不能由食物感到滿足,慢慢地,甚至會失去了進食的慾望,然後死亡
在開始味道的課題時,剛好看到泛科學出文,說到 Reward system 獎勵系統
食物之中,最能刺激到 reward system 的,就是兩大能量系統
亦即是糖,和油
會感到食物的美味,最大的因素,就是出於糖和油最能夠觸發到我們的獎賞系統
(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http://pansci.asia/archives/99310 )
如果食物移除了油脂,能夠刺激食慾的,只剩下糖份,不然,吃甚麼都會令人覺得味道淡如水。
這亦是,會令到糖份由低脂風氣開始,攝取量節節上升的原因。
在一邊消失了,總需要在另一方面補充,這是等價交換的大原則
所以,見到低脂產品,能理解到必然地高糖份
如果既低脂又低糖,想想水的味道吧
比起油脂會令人有飽足感,會作出天然的限制(不相信?吃上30g牛油試一試),不可能吃上過多
反而糖質,是最能夠誘發『甜品胃』的一種物質(在肚子吃撐了後,還總是能塞進一兩塊甜糕)
色,香,味之間,最能影響進食慾望的,還是味。
無論是油味,甜味還是鮮味,三者互相組合,才能發揮引人食用的最大效力
(其實蛋白質也有味道喇,那就是鮮味。當你想吃鮮的,很有可能是你身體缺蛋白質了)
(甚至脂肪都可能有其味道,雖然未必夠証明,但是,鮮味也只不過近年才確認 ,引用脂肪味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scientists-have-discovered-the-taste-of-fat-and-say-it-could-hold-the-key-to-tackling-obesity-10400174.html )
************************************
031
味道,並不是愈濃愈好,總會有講求層次感
太單一的咸,甜,酸等等,永遠都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而這方面,使用化學方式製作最為簡單
形成肥胖問題的主因,大家都有大慨方向
不是脂肪,不是碳水,不是蛋白質,不是纖維
而是為求『美味』所附加的附加糖,附加油,附加鹽
由之前的數據得知
附加甜味劑,和附加油脂每天所增加的卡路里,約一千大卡
雖然卡路里不是計算的大原則大方向,但過量攝取能量,必然會胖啊
尤其是流於空熱量的附加物
食品帝國,理所當然(?)地,會使用最簡單最直接最省事的方法,去生產最大量的食品
而這一切,都會是使用大量糖,油,鹽,味精,調味料才可以得到最穩定的品質
所追求的必然是最大化食慾,而不會是飽腹感
為求銷量,只有不斷的有人『吃東西』,才可能不停的賣出產品
沒有消費者,就沒有生產者存在的餘地
有一點我從來都在懷疑,為甚麼就那麼罕有人能夠理解,食品帝國的大原則,並不是培養出美食主義者Gourmet,而是培養狼吞虎嚥,暴飲暴食之徒Gourmandise啊!
圖,《高康大》,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版畫,十九世紀
************************************
032
不知道由那時候開始,一切都開始追求入口即化 ,吃飯要入口即化,吃菜要入口即化,吃肉要入口即化,吃食品當然更離不開入口即化
因為大量移除纖維,食品很難做到不會『入口即化』
在極度精製之下,飽肚感差不多可以直接歸零
一包洋芋片大慨500大卡,我想我吃上十包也能面不改容(掩面),由於有大量調料的刺激,吃完十包洋芋片只會更餓
或者,用比較友善的例子,例如全穀類,會比較好嗎。
只要製作過的,都可以稱為精製
假如是快熟或者即食全榖類,依然可歸入超級精製碳水類別,唯一比較友好的也只有 steel cut或者 steel rolled 這兩種處理手法,還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應有的纖維
而碳水化合物,除了纖維,其他的都能短時間內被人體消化和吸收,所以吃即食或者快熟的全穀類和吃白糖,其實分別不會很大
纖維就是世界上最好制衡碳水的東西之一,怎可能會不被食品工業大量移除 ?
************************************
033
農作物補貼引起一連串反應。
如果有吃過黃豆,或者玉米,就會知道他們都乾巴巴的吃不出油味,而不像花生米只要放一邊都會自然變得油膩
需要將材料最大化,可以怎麼樣做 ?
使用化學方式抽出所有油脂作玉米油,再將澱粉質抽出,然後再將蛋白質抽出
玉米油經抽純,脫色等等步驟,可以進入販賣階段,只不過,因為失卻天然保護層,多元不飽和脂肪極容易變質,我倒是未見過不是透明樽裝的 ,玉米澱粉可以在生產產品時添加,或者鍊為糖漿,而蛋白纖維等等殘留,會作為動物飼料的角色而存在
大豆一樣是能分散就分散,抽出油脂,大豆分離蛋白等等,只要經過食品工廠處理精製都逃不出這使用率最大化的模式
而因為原材料便宜,改性澱粉之類,大豆蛋白之類的成份,充斥於市面上所有產品
買火腿會長出澱粉,買起司會長出大豆蛋白
只不過,最有飽漲感覺的纖維,通通被用作動物飼料,才使食品更不耐飽
但不耐飽不是重點,食品工廠管賣不管飽
每人都吃飽飽之後,賣吃的找誰買東西?
沒銷售就沒有收入沒有生產,沒有企業層面上的良性循環
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這是作為販賣者所必需要的實行方式
圖:各式各樣的有加入澱粉,蛋白,和有的沒的添劑的產品。
************************************
034
如果要人喫玉米,或者喫豆子,能喫的有限度,因為沒有經過濃縮,有大量的水份和纖維增加份量。
胃量,是一種天然的限制方式
專家都愛怪責現在的人纖維吃不夠,但是 ...
纖維為甚麼都跑到動物肚子去了?當大家習慣了買食品作為糧食,而食品本身沒有纖維,在供應層面上己經出現問題
在美國有一個可笑,或者可悲的現像是,住所附近,往往零售價格便宜的速食垃圾食品店,比起能買貴慘了的食材商店更多,更別期望小農市場
作為學習編程為人生事業之始,我很理解到,只有將一切簡化,才能夠最簡單最大化的利用,物件導向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之一
賣食物,例如黃豆,大不了就是貼上有機兩個字,提升價格200%到 300%,能操作的餘地很低,分離成大豆蛋白大豆油等一大堆材料,就能夠像是變魔術一樣,變出一千件,一萬件產品
到底每一天都喫黃豆會比較吸引,還是變著花樣會比較有趣,大慨不需要解釋 ...
可是啊,經過這樣子的創作,食物己經不是食物
只不過如 Michael Pollen 所說,是『像食物的一件產品』,能動的手腳,多得可怕
圖:由黃豆變化出來的各種各樣產品,其中移除了多少東西?又添加了多少東西?
************************************
035
扯了快兩萬字
這篇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說食物
近期在閒聊之間很感慨
提倡正念(可能更多人認為是邪念?)的道路,不好走
除非能找上一頭牛宰來賣,不然不太有可能賺到甚麼錢財,新鮮食品的保質期太短,需要每個人自己去跑,去挑,己經抹殺了賣糙米的機會,更別提鹵味花枝丸,或者健身會籍等等(我提倡走路,我賣你鞋子嗎?)
更大的機會是,因為阻礙到流行風氣,而被有意無意間圍攻
我不認我品格有多高尚,甚至更大程度是無聊
但我認為理念一牽涉到財,權,政治,往往極容易變質
推廣合理食用碳水,推廣原生食物
其實是任性而註定付出太多收鑊太少的路
圖:日本的超級市場,種種的新鮮蔬果才是世界上最有營養和罕有添加的東西之一。
除了農藥 (嘆
************************************
036
營養界,飲食業,醫療業,運動行業等等的水,很深
有一種很有趣的情況
假如,真的聽從『專家』意見
慢慢地,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甚麼都不能吃
今天有專家說碳水化合物的是非,明天到脂肪問題一大堆,後天蛋白質會致癌,乖乖聽取意見的話,幸好世界上還有纖維
不過,首先要像牛般生出四個胃,然後整天的嚼,吞進肚子再吐出來再嚼,甚至像兔子一樣,吃一下明目沙(即是兔子糞便),不然根本消化不了
現今世界的水很混,混水才能摸魚。
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受到教導,甚麼時候都要吃。餓了當然要吃,飽了到時間了還是要吃,睜大眼要吃,睡前要吃,有空時無聊休閒吃,沒空時補充能量吃。
然後,增肌要吃,減重要吃,減脂也要吃,運動前吃,運動後補給吃...
到底,是有多餓 ?
然後,再加上種種限制,到底該吃,還是不吃?而當食物大部份都被認定有害
蛋剛蒙寃得雪,奶又要飲用低脂,肉嗎紅肉會致癌,白肉養殖出問題,魚類有污染有水銀,水果過甜,菜類當然少不了農藥,根莖似乎比較少問題,油脂理所當然不能吃多,穀物又太多時候是精製品
.... 你還能吃甚麼了?
當蛋,奶,肉,魚,果,菜,根,油,穀這些都出現問題
要直接注射葡萄糖粉,吃蛋白粉,吃營養補結品,再到受不了時吃『低卡低脂低糖』的東西嗎?很可笑?這卻是現在普遍的,常見的情況,而不是開玩笑。
(補充,我對食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覺得愈來愈不知道還能吃甚麼,嘆)
然後,飲食法又出現一堆
高碳水低碳水金字塔地中海仙女生酮有的沒的他奶奶的一堆
這世界,到底怎麼樣了?
食物無罪,吃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受罪。
在想太多花樣之前,重新了解食物,重新了解食慾,重新了解份量,和應該要吃甚麼
比聽從一堆屁話正經多了
好像連自己都給罵進去?但我不認為不了解份量和食物的前提下能執行任何飲食法,沒基礎之下最後只會變亂吃一通,不然我太閒寫一大堆四群法,說營養素,是為甚麼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